12月10日,上午时分,在淮阴工学院枚乘路校区图书馆的报告厅内,第二届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盛大启幕。这一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它还为校城融合的深入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院士致辞寄厚望
王泽山院士在会议中进行了发言,对淮阴工学院在促进校地融合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认可。他指出,淮阴工学院需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并进一步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王院士进一步指出,这一举措对于打造“四个淮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建设一个高水准、高质量的淮安大学。
校地融合展特色
淮阴工学院于淮安地区扎根发展新亚到淮安市委党校,并在此地稳健成长。该校一直秉持“以淮安为根基,以服务地区为宗旨,促进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在促进教育科技融合、产业教育融合以及学校与地方融合等方面,该校持续进行探索与实践,打造了与实际紧密结合、贴近产业需求、强调应用导向的办学特色。经过不懈努力,学校实现了多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这些成果为淮安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深化合作促发展
他特别强调,淮安的进步与发展与当地高校的支持息息相关,同时他期待双方在合作上能有更深入的拓展。他希望双方能在共同建设淮安大学、推进现代产业发展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共同成长。此外,他还指出,必须紧密关注科技与产业的前进步伐,整合政府、产业、学术及科研四个领域的力量,以促进校园与城市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城市的创新活力和产业支撑能力。
历史辉煌再启程
淮阴工学院自创立以来,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其始终将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作为己任。学院与淮安市之间形成了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当前,淮阴工学院正以“十四五”期间建设成为淮安大学的目标为指引,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力求书写更加璀璨的篇章。
报告明晰新战略
孙爱武递交了主题报告,其中对学校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成就进行了详尽说明。近期,学校明确了“淮工振兴”的战略目标和“十个一流”的行动计划等,这些举措使得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不断提升新亚到淮安市委党校,影响力持续增强,学校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里程碑式进步。
未来担当谱新篇
淮阴工学院自推行“校城融合”战略后,已与淮安的支柱产业达成全面合作,对学科与专业的配置进行了调整,有效运用人才资源库,积极促进毕业生在淮安地区就业,同时坚持科研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在新的历史阶段,学院致力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目标是为淮安打造成为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支撑。
淮阴工学院于校城融合盛会上明确了其发展蓝图,针对其未来如何打造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大学,社会各界有何高见?我们热切期待各位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并恳请各位点赞并转发本文,一同关注淮阴工学院与淮安市的发展新动向。